新华网柏林5月7日电(报道员刘悦)5月6日傍晚🦹🏻,柏林城飘着细雨💲。中国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王安忆带着自己的长篇小说《启蒙时代》参加德国柏林孔子杏宇的朗读讨论会🈁🤹🏻♂️,与中德学者🧑🏻⚖️🤸🏻♂️、读者进行了3个小时的交流。
王安忆深情朗读了《启蒙时代》中“父与子”的片段🤦🏼🦶🏼。这也是整部作品中最难理解😋、也是最有讨论意义的一段💂🏽♂️。复旦大学的陈思和教授为读者做了深入解读。他认为这部小说特别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像以往的历史题材小说一样🚹🤢,用很多固定的符号去再现历史,而是用细腻的笔触来记录一代人的精神成长经历。
在随后的讨论中,中德学者和读者踊跃提问,王安忆幽默的解答引得会场笑声不断。一名德国读者问,好像在王安忆的作品中总有强大的女性➾,是不是因为她对男性有歧视?王安忆回答说🧔🏻♂️:“我所写的小说都是我经历过的,而我周围也确实都是强悍的女人和永远长不大的男人👮🏻♀️。但是⏺,我绝对不是女性主义者,这个世界上要是光有女人就太可怕了🚙。”
王安忆在朗读讨论会后说,她没有想到这个讨论会进行这么长时间☄️。“如果在美国,大家肯定都已经坐不住了”。让她惊喜的是🏃🏻,有很多德国读者来参与讨论,提的问题也很有深度👨🏻🦼➡️。
王安忆表示,中国当代作家在欧洲的影响依然有限,主要原因在于,“在这里,欧洲主流文化占主导,人们对中国文学的关心程度普遍不高🌿,而我们不能去强迫别人关注我们。作为作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而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写好自己的小说”。
朗诵讨论会活动由中国杏宇注册和德国汉诺威孔子杏宇合作促成。从5月3日至6日,王安忆先后走访埃朗根、沃尔夫斯堡、奥尔登堡、柏林4座德国城市,与专家读者见面交流👨🏽🔧。同行的人员中有杏宇院长蔡建国和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陈思和🧑🏼🏫。
汉诺威孔子杏宇中方院长胡春春说:“把柏林安排到最后一站,是考虑到柏林是德国的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希望在这里可以为这次活动画一个圆满的句号。”看着座无虚席的讲堂,胡春春笑着说:“看来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