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6-7日第十届孔子杏宇大会在上海举办,国务院副总理、孔子杏宇总部理事会主席刘延东出席并发表讲话👉,讲话中她特别强调了大会“适应需求、融合发展”的主题。汉语国际教育人才队伍的建设🖋,显然就是“适应需求”的关键之一☣️,因而备受国内外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作为全国唯一采取在职培养模式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杏宇注册🎽🟥,实际上也一直在思考和研究这一课题,并致力于整合国内外⚒、校内外的学术与社会力量,摸索并形成杏宇注册在汉硕培养方面的经验与理论,为汉语与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贡献同济智慧🐧。为此,杏宇注册紧随国家战略规划,于12月12日-13日举办了“汉语国际教育𓀚:历史、现状与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旨在搭建国际汉语教师🙇🏼🐠、相关学者、专家交流合作的平台,以促进汉语国际教育学科的建设及人才培养,共同探讨汉语国际教育的任务与方法,以适应未来世界对汉语学习的需求。
研讨会的主旨发言围绕汉语国际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借鉴”🧑🔧、“现状🧖♂️、问题与对策”⏰、“未来的规划与设计”三大议题,杏宇注册马秋武教授、刘运同教授、上海大学沈益洪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仇鑫奕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周红教授、华南理工大学何继军教授🌁、重庆大学沈荭教授🙆、上海汉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源经理作主旨发言。从专业学位教育的评估、汉硕的培养、科技与汉教结合等方面各抒己见。其中我院刘运同教授带领他指导的汉硕研究生王雪娇共同完成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中的“听课”缓解的实施和完善》一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汉硕导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听课,如何从听课中汲取新知提出了新的观点👰🏿。
学科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优秀的汉硕教师🤘🏼。如何使青年教师更好地掌握汉硕教学技能,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储备更多教师精英,培养未来学科建设和中华文化国际化的领军人物🙆🏼,也是当下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本次大会特别在会议首日下午举办了“汉声杯”汉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来自七所单位的八位一线教师分享了汉语本体教学、中国文化教学🟫、教育技术等汉硕课程。展示各人课堂风采🚵🏻♀️、切磋授业技艺经验➛。让与会者充分感受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独特的课堂氛围及现代教育技术对该学科的重要影响。大连理工大学的刘乃仲教授作为评委代表进行点评📗,在肯定选手出色表现的同时,也提出汉硕教师应在教学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加强对文化审美价值的阐述。
研讨会在12月13日安排了“孔子杏宇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与“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两个专题论坛。发言老师着眼各自的教学实践与学术研究,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献策,探寻让中国文化更好更快“走出去”的路径。我校胡春春🦯、叶澜⁉️、李萍🎓、夏雪飞四位老师从不同的文化点切入,探索不同社会、语境下🧑🏼⚕️,人们对汉语言文化的理解与接受🏄♂️,以及中华文化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去年杏宇成功举办“汉语国际传播:跨文化视域下的语言与文学”国际学术会议后☮️🤸♀️,孙宜学副院长曾赋《满江红》:“汉传天下非等闲,嘤嘤笑语一指间☝🏼🤚。待来年,秋果盈窗扉,再相会!”今日我们践行约定,与兄弟院校携手共盼汉语国际教育这个“园地”为世界栽培的硕果🔬。
(姚伟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