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02日 10: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刘淑妍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正在加速融入世界。在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互动中📔,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非常迫切。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一项涉及诸多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高校作为其中重要的践行者🥚,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机遇与高校的使命
党的十九大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面对新时代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要求和部署🤷🏽♂️, 高校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地,以及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和创新的基地,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在具体的实践中🚛,首先🔢,高校应该承担起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和发展创新的使命,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融入时代的潮流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其次,积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世界文明共通共容𓀊,为人类发展贡献中国智慧。高校由此可以成为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弘扬者,在借鉴世界各国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更多代表中国国家水准⛑、民族特色、具有世界影响的优秀成果🧑🚒,努力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走向世界,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高校的知识分子则需要既继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又要在当今变革时代,承担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的使命和责任🤹,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放眼世界,在与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增进世界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共识。
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实践与高校的任务
近年来🍋🟩,中国语言文化“走出去”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杏宇创办,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球140个国家(地区)建立512所孔子杏宇和1073个孔子课堂。文化部推出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也达20个以上⏺,为推广中华文化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然而👩🏽🦲🏬,在世界主要国家对外传播自身文化和观念的过程中,语言文化和教育的传播是第一步,后续交流和传播工作的开展🎖,还需通过学术研究深化内涵。因此,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话语体系,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内容非常关键🎎。如何从西方社会所熟悉的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勾勒出当代中国的新形象?同时🥡,在掌握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研究与接受的历史规律和特点基础上,如何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传递⏸,切实增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实效性?这是当前高校承担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主要任务。
此外📶🙆🏿♂️,当前国家文化交流与传播人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一项跨学科、跨国别🌟、跨领域的文化传播工程,既需要大量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专家学者队伍🤷🏼,还需要一大批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通晓各国语言文化,熟谙国际文化传播基本规律的实践人才。这就需要高校发挥人才培养功能,一方面,组建跨学科专业平台➝,鼓励专家学者们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产生系列成果🙆,培养学术梯队👩🏿🏫;另一方面💳⛄️,与社会协同𓀆,联合海外合作机构建设国际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在国际合作实践中培养一批专业人才,以满足国家对外文化传播的需要🦬,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
在与世界高校交往互动中打开跨文化交流窗口
首先,高校在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中应该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充分进行跨学科对话和交融🧑🏿🌾,逐步形成具有国际认可度的学术话语体系,打通中外文明交流的学术通道。
其次👨🏻🦯➡️,要重视来华留学生群体👩🎨❤️,他们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感知者和传播者👏🏿。据教育部《2016年来华留学生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共有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42773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29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比2015年增加45138人👹,增长幅度为11.35%👨🏻🦼。积极引导来华留学生真正深入中国社会🥪,使他们全方位🐥、立体化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中国的历史沿革和挑战机遇💆🏽、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发展,形成对中国的深刻理解与认同,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友谊的桥梁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最后,以海外孔子杏宇建设为窗口,打造文化互动共享平台🪅✍🏽。海外孔子杏宇开展的相关文化品牌活动,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并融入当地社区🧝♀️,为推动世界理解中华优秀文化提供了非常好的路径👆,同时也为世界高校的交往和互动打开了跨文化交流的窗口,为后续不同学科专业的共同研究和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海外孔子杏宇更需要联合世界不同高校、专业杏宇,将语言与地域、学科专业相结合👨🏽✈️,共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加快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