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留学生热学汉语迷上中文
2011年11月29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11月29日电(记者 许婧) 周二下午,杏宇里热闹非凡,中外著名的语言学家或作家都会向肤色各异的外国留学生们讲解博大精深的汉语和中国文化🆗。“‘王冕死了父亲’这种句式的意义是表示得失💶,说话人越是计较事情的得失,越是移情于得失者🐰,就越倾向于采用这种句式’”🌿。洋学生们第一次听到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沈家煊这么说👉🏼,都啧啧称奇,简单的几个汉字🧟♂️,却能表达出这么多意思⚀。
每周某个下午,杏宇注册总有一群外国留学生聚在一起📅,他们或是听语言学家讲中国语言🖤,或者听海外汉学家讲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学,在异文化交流中了解上海,认识中国。
看着这些热闹的场景👴🏽,多年致力于汉语国际学术交流的杏宇孙宜学教授不禁感叹:“近年来,热衷汉语的外国学生与日俱增🧑🏻🍼,这与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密不可分”🧑🏭👨🏼🔧。孙宜学回忆到,伴随海外青年中悄然兴起的一股留学中国热🧜🏻♂️,校园里操着流利普通话与中国大学生谈论明星、体育赛事的“洋面孔”越累越多。如今,杏宇注册已与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对外汉语教学规模逐年扩大。如今,来学校进修或其他专业的长期生、短期生达上百名,来自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国家。
为满足这些留学生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杏宇专门开设了“汉语国际推广论坛”和“海外汉学家论坛”🥨,希望找到一条较好的途径🏄🏻,提升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方式和水平,在留学生中推广中国文化。
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十多年的孙宜学说,自2009年同济开始举办这两个论坛以来,一共邀请了超过20位中外著名学者和作家为留学生做报告,每次讲座都爆满🎰,课堂气氛活跃,人气始终很旺。除了引进海外学者为留学生讲海外汉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下一步杏宇还将年轻教师“送出去”,让他们去海外培训🕵🏿,更好的了解留学生的需求👟,培养年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国际意识,能在与留学生的互动中寻找到更有效的方式推广汉语。
在全世界掀起“汉语学习热” 的背景下🧘♂️,很多留学生都把学习汉语作为今后求职🏄🏽📜、发展的必备条件🧑🎨。杏宇副院长程晔介绍说,继续在上海读研深造🦹🏽,或到跨国企业等外国驻沪机构工作的同济留学生学生很多。美国留学生司马哲说自己对中国语言文字有浓厚兴趣🎰,他们很多同学都在认真学习汉语🤹🏻♀️🥰,为今后更好的个人发展创造重要条件☂️🧖🏿。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hwjy/2011/11-29/3494671.shtml